《雪梅》微课
1.六.阅读与积累/3.古诗鉴赏
2.六.阅读与积累/2.文言文阅读/A.文言文阅读
3.六.阅读与积累/3.古诗鉴赏/A.古诗鉴赏
《雪梅》是宋代诗人卢钺的一首七言绝句。他把雪、梅并写。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,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。雪、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、冬去春来的象征。诗人巧借雪梅的争春,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,也各有所短,要有自知之明。取人之长,补己之短的道理。
《雪梅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: 《雪梅》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的一首古诗。《雪梅》是宋代诗人卢钺的一首七言绝句,诗人用妙趣横生的语言描写了他眼中的梅和雪。诗的大意是:梅和雪都认为自己占尽春色,谁也不肯服输。这可愁坏了文人墨客,难以评议二者的高下。其实,梅在晶莹洁白上应是比雪差三分的,而雪却又输给梅所带的段清香。诗的前两句展现了一幅“梅雪争春图”,通过“争”“未肯降”这种拟人化的表达,使梅和雪的形象生动起来。梅雪争春,让诗人们费尽心思,一个“费”字准确地说明了二者的难分高下。后两句转而描述梅与雪的不同,“逊”和“输”,写出了梅、雪各自的不足,也从侧面表现出对方的优点,雪胜在“三分白”,梅胜在“一段香”。这里的梅、雪对比,其意不在评判高下,而是启发读者认识到二者是各有所长的。 学情分析: 四年级学生,对古诗词的理解程度有很大差异,很多同学认为知道了每个字或词的意思,就是读懂了古诗词了。对此,我们有必要进行一定的引导,主要是引导学生对古诗词有更深的理解,而不是让学生仅仅停留在孤立字词的理解上,停留在呆板的表面意思上。课文后面提供的注释,可以起一定的辅助作用,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,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,体会诗歌所蕴含的道理。 教学目标: 1.了解诗的大意,领悟诗歌所蕴含的道理。 2.通过抓关键词、借助注释、想象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,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。 3.明白事物各有各的特点。 教学重难点: 1.重点:了解诗的大意。 2.难点: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,和古诗中所蕴含的哲理。 教学方法、手段,教学具准备: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。 教学过程: 一、情境导入 《雪梅》是宋代诗人卢钺的一首七言绝句。他擅长写植物,喜欢咏花,极其喜欢梅花。诗人这首于初春,梅花开放,他与友人赏玩时所作。他用妙趣横生的语言描写了他眼中的梅与雪。 二、初读课文 朗读古诗,初步体会诗人的情感。 三、走近作者 卢钺,南宋诗人,生卒年不详,自号梅坡,诗风平易。擅长写植物,喜欢咏花,极其喜欢梅花。主要作品:《雪梅》、《春游》、《柳絮》、《茉莉》等。名言佳句:梅须逊雪三分白,雪却输梅一段香。 四、赏析古诗 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、梅并写。雪因梅,透露出春的信息,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。雪、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、冬去春来的象征。但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,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“磨擦”,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,装点了春光,而且谁也不肯相让。这种写法,实在是新颖别致,出人意料,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。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:梅不如 雪白,雪没有梅香,回答了“骚人阁笔费评章”的原因,也道出了雪、梅各执一端的根据。读完全诗,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:借雪梅的争春,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,也各有所短,要有自知之明。取人之长,补己之短,才是正理。这首诗既有情趣,也有理趣,值得咏思。 五、明诗意 1.梅雪争春未肯降,骚人搁笔费评章。 未肯降:不肯服输。 骚人:诗人。 评章:评议,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。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: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具有早春的特色,谁也不肯服输,诗人放下笔,因为很难评议梅与雪的高下。 2.梅须逊雪三分白,雪却输梅一段香。 逊:不及,比不上。 一段香:一缕清香。 这两句诗的意思:梅花比不上雪花的晶莹洁白,雪花却输给梅花一缕清香。 六、悟诗情 《梅雪》这首诗巧借梅雪争春来表明梅花与雪花都各有不同的特色,从而反映“任何事物都有长处和短处,从不同角度欣赏能体会到不同的美”。 七、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: 《雪梅》 白 香 各有长短 取长补短